杨救贫之首座高徒-曾文辿

2021-03-29

曾文辿,著名风水大师,是三僚曾氐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三僚风水曾氐家传第三十七代:曾真君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唐代宁都人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

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辿”,音“参”。历代偶有典籍,曾文辿写成曾文迪,应为手民之误

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杨救贫在虔州期间,曾文辿隐居雩都虔州崇贤里黄龙寺时,缘遇杨公救贫,晤谈中,曾文辿被杨救贫非凡的风水学识所倾倒,遂拜杨救贫为师,朝夕跟随,竭尽弟子之礼,得其悉心指黠“青鸟”,后云游山川,寻龙捉脉,得杨救贫尽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曾文辿遂渐通堪舆之大道,成为杨筠松第一个高足。

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定居。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罗盘背着包裹出门。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三僚曾文辿、其子曾十七郎与其徒/女婿赖布衣

三僚曾文辿、其子曾十七郎与其徒/女婿赖布衣之“五牛饮水”形古墓《江西贛州通城志》与《曾氐族谱》记载:后梁贞明丙子岁曾公文辿与诸徒爱子曾十七郎、女婿赖布衣),袁州万载觐丘山下(今江西宜春万载县),肖形“五牛饮水穴”,受其山水形胜,其地状若“五牛饮水”,穴结池心,曾文辿指指谓子曾十七郎、徒赖布衣曰:“吾死葬此,切记”。其年腊月曾文辿公果仙逝。子徒遵嘱葬曾文辿公于此,并改其地名命其地曰:“曾仙塘”。丁丑上元,子徙于豫章今之江西南昌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

著《寻龙记-八分歌》两卷行世。后人尊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风水形派四大祖师”。

杨救贫为曾文辿作“地钳记”

曾文辿原是于都肖县今于都曲洋乡,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他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徒弟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山峦;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廉幕应;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拜朝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钱稂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曾文辿唐末五代时迁三僚,时历宋元明清,迄今千多年来,特别是明清两朝以来,文辿后裔蕃衍千枝万派,分布全囯各地,已成万丁著族,人文蔚起,忠烈满堂,卓然俊拔之士达于中外,足见杨筠松当年的预测不谬也。现在许多海外易经考察团专程到三僚村,都是拿看这份“钳记”寻找中间提到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甲木水”的所在。

割据贛州的卢光稠慕名聘请杨救贫弟子为他择基修筑贛州城后又恳求杨救贫为其选一块“天子地”。这一段历史掌故,贛州府志记载甚详:“唐都监杨筠松避地于虔,谒卢光稠,为其卜地云出天子,卢遂改葬其母,复问还有此地否?曰:有,一席十八面;曰:何面出天子?曰:面面出天子。卢恐他姓得之遂毐杨。杨觉,携其徒曾文辿及去之,至一处间,问何地名,曾答:药口。曰: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小子志之。说卢王于贛州磨车湾安水碓,十字路口开一井,则世世为天子矣。曾曰:何谓也?曰: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后卢果疽发背痛不能忍而缢死。”

杨救贫逝世后,曾文辿遵其所嘱,回贛州说服卢王城内磨车湾安了水碓和十字街凿了井,破了贛州的“天子气”并制煞了卢光稠。他担心卢王报复,远走万载县西山隐居,后人称其隐居处为曾公塘。曾文辿著有《八分歌》、《泥水经》等书传世。


分享